关于提升农业产业扶贫“造血功能”的建议

日期:2020-06-08来源:转载点击:112353 字号: 手机:

扫描微阅读

农业产业扶贫是精准脱贫、长效脱贫的基础和支撑,是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的关键路径。精准脱贫必须通过发展产业来实现贫困地区农民稳定增收致富,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脱贫问题,保障贫困人口有持续稳定的增收来源。当前,农村产业化扶贫存在着贫困群众参与面小、涉及产业结构单一、缺乏科学完善的运作模式,管理体系不科学、扶贫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可推广性无法体现,广大贫困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为提升农业产业扶贫“造血功能”,现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第一,做好总体规划,统筹产业发展。加强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开发总体规划,明确主导产业,系统思考主导产业发展的策略,农业产业的空间布局安排以及行动计划等,树立农业产业发展的统筹思维,把扶贫农业产业纳入到地区整体产业发展框架内,加强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协调和促进。

第二,压实工作责任,推动产业扶贫。各级党委政府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统筹谋划产业扶贫工作的核心作用,定期研究产业扶贫工作。农业农村局与相关职能部门要落实产业扶贫主体责任,发挥优势、凝聚合力,进一步做好农业信息收集发布、项目资金立项争取、政策措施支持保障、产业技术培训指导、督促考核检查落实等工作。要通过“小黑板、小广播、小标语、小讲堂”深入宣传农业产业扶贫政策,进一步落实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十个一”工作要求和“扶贫工作日”活动,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第三,创新工作机制,激发产业活力。建立和完善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有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对象予以鼓励支持,按照相关法律签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协议,共同对特色产业进行开发,以带领贫困人口在短时间内增加收入,降低返贫率。从长期来看,创新贫困户、村集体、企业等多方受益机制。政府可根据项目和受益农户、贫困户占比情况,给予资金扶持和支持,村集体向企业注入资金入股,使贫困户、村集体、企业形成稳定的利益机制,让农民、特别是贫困人口利益得到保障,也将企业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第四,壮大经营主体,培育产业龙头。根据贫困区域自然、气候、区位及资源特点,因地制宜地抓好优质粮食、绿色蔬菜、特色林果、生态养殖、冬繁制种、特色花卉、烟草产业等特色产业发展,力争“抓一村、扶一品”。同时,大力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增强发展实力,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增收致富。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村联结制度,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全覆盖。

第五,加强技术指导,夯实产业基础。深入开展农业科技扶贫,围绕各地特色产业发展,组织各级农业科技人员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材料、新药肥等试验示范推广;利用全国农业远程教育平台,聘请相关领导、专家、新型职业农民代表,采取报告、培训、座谈的形式开展农业科技培训。行业主管部门要主动关注市场变化,及时对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做出研判,提供决策服务;农业、科技等部门要组织科研、技术部门人员定期上门服务,全程跟踪指导,及时解决农业产业开发中的技术难题,切实解决制约农业产业扶贫的瓶颈问题,使农业产业扶贫这一政策措施有效发挥作用。

                               (元谋县政协  白玉高)

名称:电话:
共0条评论

已关闭